新華網南京3月4日電(張秀枚)“我愿意成為一名光榮的紫金草學雷鋒志愿者。我承諾:盡己所能,不計報酬,幫助他人,服務社會。”3月5日是第55個全國“學雷鋒日”。3月4日,紫金草學雷鋒志愿服務隊2018年新招募志愿者上崗儀式暨“3?5學雷鋒日”志愿服務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(以下簡稱紀念館)舉行。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王衛星,南京大屠殺幸存者、南京保衛戰老兵李高山之子李真銘,媒體人蔡軍等代表新招募志愿者宣讀“紫金草學雷鋒志愿服務誓詞”并接受上崗證書。
上崗儀式現場。
當天,四名新上崗志愿者為觀眾現場講解南京大屠殺史實展。幸存者后代李真銘走進序廳講述家人81年前的親身經歷,他的父親李高山于今年2月25日因病去世。他說:“今后會接過父親的‘接力棒’,將他的經歷講給更多人聽。”
史學專家王衛星為觀眾詳細解讀南京保衛戰,他表示:“作為史學工作者,過去主要是通過史學研究等方式傳播歷史。今天,通過在展廳里直接面對觀眾進行講解的方式,把歷史告訴觀眾,非常有意義。只有把歷史一代代傳遞下去,才能以史為鑒,避免悲劇重演。”他說,今后會經常參加此類活動,與觀眾面對面,講述歷史、答疑解惑。
史學專家王衛星為觀眾解讀南京保衛戰。
志愿講解結束后,鳳凰樂團公益演出隊現場演奏《和平的花紫金草》、《辛德勒的名單》、《搖籃曲》等樂曲。據悉,公益演出隊成員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,在勞動節、國慶節、中秋節等節假日,他們會到紀念館進行公益弦樂演出。或低回婉轉或悠揚的旋律演奏,不僅提升了觀眾的舒適體驗,也用音樂這種無國界的元素傳遞著對遇難同胞的緬懷、對世界永久和平的祈愿。
南京曉莊學院大學生志愿者也參加了此次講解活動。自1994年起,南京曉莊學院就組織成立了志愿講解服務隊。此后,他們24年如一日,持續將志愿講解服務接力下來,他們的講解服務也獲得了觀眾的廣泛好評。
前高校英語女教師歐陽燕講述國際友人魏特琳事跡。
此外,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志愿者負責場館文明引導服務,他們分布在場館各處,維持參觀秩序、解答觀眾疑惑、播報參觀事項。2017年,該團隊近兩百名志愿者累計服務達4032小時。
現場合影。
加上今天新上崗的10名志愿者,目前紀念館的注冊志愿者已達21984名,累計服務時間達百萬小時。